這幾個月來,深圳光明科學城與東莞松山湖科學硰妭體發展規劃相繼重磅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兩大“雙子星”熠熠生輝。從建設中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中山大學分校區出發,沿著公常路向東北行駛,不到10分鍾車程就能來到莞深交界處的黃江鎮大冚村,而大冚村所在的梅塘社區已被整體納入松山湖科學城的統籌範圍。處于兩大科學城交彙處,大冚這個昔日不爲人知的小村莊也悄然開啓了“逆襲”之路。
(松山湖科學硰娬間布局,大冚所在的梅塘社區已被納入統籌)
依托两大科学城的原始创新辐射,在大冚村,總面積達1920畝的産城融合類改造項目——莞深科創新城正在醞釀啓動,項目計劃投資超500億元,重點打造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科技創新高地。改造项目几乎涵盖了整个村庄,目标是拆除目前的简陋制造廠房与老旧农房,对标深圳,打造一个优质高端智能制造集聚区。
“守着金饭碗却不赚钱。”大冚股份经济联合社理事梁叔这样描述大冚村的现状。虽然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但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园早已“不合时宜”,目前的业态是以电子烟、纸张、家具、五金、电器、化工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每家企业年产值只有百来万元,産業规模小、收入低。”这些低端制造业通常还伴随散、乱、污等种种痼疾,梁叔说,“仅仅是这两年,村里因为水污染被关停的企业就有30家,因扬尘被关停的有20家。”
“村集體物業收入也一直低迷,年租金千萬左右扣除日常支出和村民分紅,結余不多。”村集體對工業園進行自行改造,這條路在大冚困難重重。
(村莊現狀)
東莞市“三舊”改造的政策,給大冚村帶來了“蝶變”的機遇。來自深圳的星河控股集團積極與鎮、村對接,2018年開始作爲項目前期服務商推動改造及招商工作。項目共劃定爲8個改造單元,包含4個工改工單元、2個工改商住單元、1個舊村改造單元及1个旧村旧厂混杂单元,未来産業与新型産業用地占比将达到整个项目的60%。目前,大冚連片項目首期2個單元地塊計劃于年底實施挂牌,其中,單元四涉及117畝“工改工”用地,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完成拆除60畝。
(項目效果圖)
“大冚优越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众多优质産業项目关注。”大冚城市更新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星河与黃江镇“政企联动”成立産業招商公司的模式,目前已成功引進世界500強--央企航天科工下屬企業航天電器入駐,在大冚建設航天電器華南智能制造總部基地,整合其在深圳等地的4家工廠,並新成立2家研發中心。預計基地投産後,首年産值將不少于10億元,建成5年內産值約達到44億元、稅收約達到3億元,將通過高端軍用技術轉化,形成高端5G市场的突破,并有望吸引华为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此外,大族机器人制造示范基地、港中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应用中心、中国高校创投研究院科转云平台等项目也已与産業招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改造完成後,返還給村集體的物業租金每年將帶來超過1個億的收入,是原來的10倍,村民的分紅收入也將水漲船高。”梁叔喜滋滋地算了一筆經濟賬。
在産業空间重塑的同时,连片改造还为大冚村民展开了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卷。通過改造騰挪用地,位于大冚村的新公辦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黃江星河中學將于明年年初啓動建設,項目已納入東莞市政府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南京師範大學將爲星河中學注入優質師資與管理,這令村民們倍感期待。“現在村裏的孩子上學要坐校車到2公裏外的學校,很快就能在家門口讀名校了。”梁叔開心地說。此外,大冚改造項目還將建設一所小學與三所幼兒園,配建社區中心與社區公園。
一个産業兴旺、生态宜居、村民富裕的村庄,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