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项目工地上近日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该项目将于今年内实现全面投产;在大亚湾新兴産業园,储能驿站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中,工人忙着组装储能电池,这样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在大亚湾相继落地;珠海富山工业城,新型储能项目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超G工厂”已经竣工……
今年广东提出要将新型储能打造为制造业当家支柱産業以来,各地一批大项目纷纷落地,新型储能正奔跑在下一站万亿级産業的路上。
廣東産能和産品具備全球競爭力
广东省工信厅指出,广东是国内储能电池産業发展最早、産業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覆盖了储能电池全産業链,广东省新型储能产能和产品竞争力在全球处于第一梯队。
今年以来,广东支持储能産業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3月15日和4月3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印发《推动新型储能産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23〕4号)、《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粤制造强省〔2023〕24号),分别明确了发展目标、産業布局、技术和产品重点等。5月3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开展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産業发展)支持电子信息産業方向项目入库的通知》,给新型储能産業化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其中,《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産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産業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打造成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新的战略性支柱産業。
“从産業基础来看,广东省储能电池産業基础较好,覆盖了储能电池材料制备、电芯和电池封装、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集成和电池回收利用全産業链,拥有一批龙头企业,新型储能産業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备全球竞争力。2022年,广东省新型储能産業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71万千瓦。”中国能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能源咨询规划院能源咨询部部长文婷表示。
文婷介紹,目前,廣東在電化學儲能、機械儲能、電磁儲能等不同技術路線都已經有了相關布局,特別是在锂離子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上發展極具優勢,擁有多個國家級、省級的儲能領域科技創新平台。
“从广东重点城市来看,广州主要布局储能电池、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等産業;深圳重点布局储能电池、锂电硅碳负极材料、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等;珠海布局储能电池、锂电隔膜、电解液等;东莞布局储能电池、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锂电隔膜、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等産業。龙头企业主要有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璞泰来、贝特瑞等。在科创水平上,广东在积极布局发展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能储能等技术路线,开展南方区域新型储能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在基础研究、装备开发与示范电站的建设上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新型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彭鹏介绍。
8月1日,江门印发《推动新型储能産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7月13日,惠州举办新型储能産業发展推进会;7月5日,广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新型储能産業高质量发展等工作……
随着新能源的井喷式发展,立足广东産業基础,各地市和企业在新型储能的赛道上热情高涨。列入《广东省2023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的新型储能项目已有795万千瓦,大部分都是百兆瓦以上规模较大的项目,加上未纳入其中但已向地方政府备案的项目,潜在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将远超规划目标。
儲能將成新增新能源發電項目標配
在揭陽市惠來縣海灣石風電場,白色風機迎風轉動,風機腳下的電場運行區內,風電場配備的儲能示範項目處于平穩運行當中。
廣東能源集團海灣石風電場儲能項目是省內首個新能源側配儲能示範項目,于去年11月接入風電場,實現了平穩運行,有效解決了風電場站棄風問題,同時實現了削峰填谷、平滑風電場出力、提高功率預測指標,提高電網穩定性、電能質量以及抑制電力系統低頻振蕩,並形成了推廣示範能力。
“海灣石風電場場景剛好與儲能系統的特性是相互契合的。”廣東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業態工程師張翔宇表示,針對惠來海灣石風電場的實際運行情況,該項目配置儲能系統爲1兆瓦/1兆瓦時集裝箱式儲能系統,采用35千伏接入到風電場的集電線路,接收和響應風電場的風儲控制系統的充放電指令,可提高新能源消納、平抑間歇性能源輸出,提高經濟收益。
这是广东省内首个新能源侧储能示范应用项目,在可再生能源系统中,风力和太阳能等能源的波动性很大,这对电网的稳定性和能源供需平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新型储能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根据中关村储能産業技术联盟预测,未来5年国内年度新增新型储能装机呈平稳上升趋势,预计2027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97.0-138.4GW,年平均新增新型储能装机为16.8-25.1GW。国际市场方面,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和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前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将保持30%-4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将达到358-585GW,全球储能投资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至3260亿美元。
“储能産業火爆的原因有三:一是新能源産業的大发展,需要相当数量的储能与之配套。风光电作为新能源的主体,具有发电随机性大,难以预测的缺点,如果随机上网,可能造成电网的不稳定,影响用电质量。因此需要相应的储能设施与之配套,当发的电电网不需要时就暂时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候再释放,这就保证了电网的平稳。二是电网的稳定也需要一定的储能与之配套。锂电池储电,对电网调节的需求反应快,与相对反应较慢的抽水蓄能形成互补。三是用户侧储能也有一定市场。2021年煤电紧张,促使不少工商企业建立自己的储能设施,以应不时之需。”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杜重年指出。
在未來,儲能將成爲新增新能源發電項目標配。今年6月,《廣東省促進新型儲能電站發展若幹措施》印發,明確新增的海上風電項目、集中式光伏電站、陸上集中式風電項目需按照不低于發電裝機容量的10%、時長1小時配置新型儲能,也就意味著,儲能將成爲未來新增新能源發電項目的標配。後續根據電力系統相關安全穩定標准要求、新能源實際並網規模等情況,調整新型儲能配置容量。爭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發電項目配建新型儲能電站規模100萬千瓦以上,到2027年達到200萬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達到300萬千瓦以上。
“除此之外還可以創造新的需求。比如在5G基站上安裝儲能設施,此外也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這方面也有相當的容量。”杜重年表示。
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路線圖發布
近日,梅州寶湖儲能站正式啓用兩台智能巡檢機器人開展全站巡檢,進一步提升儲能站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優化電化學儲能電站運維模式。
今年3月投産的梅州寶湖儲能站是全球首個全浸沒式液冷儲能電站。“全浸沒式液冷技術是將儲能電池完全浸沒在絕緣冷卻液中,使電芯與冷卻液直接接觸,利用冷卻液吸收、傳導熱量。這就像人們將手放入水中一樣。”南網儲能公司下屬的南網儲能科技公司董事長汪志強介紹,在該電站應用的適用于全浸沒式液冷電池儲能系統,能夠有效抑制電池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熱失控現象,解決了電池安全運行的技術難題,提升了儲能電站運行的安全性。
一座新型储能电站,对储能电池、电子元器件、系统集成、新能源电池循环利用、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储能上下游産業的带动毋庸置疑。最近,南网储能公司相继与惠州市政府、梅州市政府携手,开展储能産業发展规划、産業園區规划研究,建立储能産業联合招商机制,强化储能産業政策支持,适时设立産業研发中心,推动新型储能领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引进,打造省级新型储能研发机构,为所在地市发展新型储能産業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作为广东新型储能龙头企业,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已在着手布局更新的钠离子电池市场,“我们从2019年起进行钠离子电池技术研究,2021年在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体系获得重大研究成果。2022年产品小批量试产,并有动力汽车装配测试。今年7月14日,公司与青岛北岸控股集团签订5MW/10MWh钠离子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合作协议,首次实现了钠离子电芯在北方储能电站的大规模应用。”鹏辉能源储能与动力电池研究院助理院长王康介绍,这标志着鹏辉能源钠离子电芯正式导入市场,进入规模化商業应用阶段。
6月21日,《广东省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路线图》在广州发布,从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8个领域39个技术方向,提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愿景与技术攻关重点问题清单。当日,由南方电网公司发起组建、45家行业领军单位组成的广东省新型储能産業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路线图从概念内涵、産業资源、技术路线和政策布局4个方面,对新型储能産業技术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对8个领域的39个技术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判,提出了技术创新愿景与技术攻关重点问题清单。
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産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实现新型储能産業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産業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作爲典型的受端市場,廣東在配網側和用戶側儲能的需求特征明顯。”安永大中華區能源與資源行業業務合夥人魯欣指出,另外,廣東省在電力交易市場改革和用戶側分布式應用方面也走在全國前列,在激發新型儲能參與輔助市場交易、探索需求響應型虛擬電廠市場化應用等方面可以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不斷培育和開發新型儲能用戶側需求,以需求帶動上遊制造業發展,如此才能建立起健康的和可持續的新型儲能生態系統。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