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的緩繳能給企業帶來什麽?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常務理事、複旦大學教授封進告訴人民網“強觀察”欄目記者,《通知》通過擴大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範圍,加大緩繳社保費力度,提高穩崗返還標准,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保障與促進功能,從而爲有序複工複産和經濟恢複提供有力支撐。
封進表示,在我國企業的稅費項目中,社保繳費是比較大的一個部分。她分析說,從企業繳費率來說,三項社保費中養老保險的繳費率是最高的,爲16%;失業保險費率是1%左右;工傷保險費率是根據所在行業以及過去的出險狀況浮動的,一般大概會在0.5%到1%左右。這三項加起來占到繳費工資的18%左右,這個比例對企業來說還是比較大的。
记者梳理发现,缓缴社保费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今年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5个行业,增加了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行业。而此次扩大阶段性缓缴又增加了17个特困行业。对此,封进认为,疫情对经济産業链的影响和冲击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只给几个行业进行减负,很难对经济的复苏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産業链的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扩大行业范围有助于多个行业经济的全面启动。”
除了定向實施範圍擴大、期限擴大,《通知》專門對失業保險作出詳細部署:加大穩崗返還支持力度,將大型企業穩崗返還比例由30%提至50%。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並參加失業保險的,可按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准,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
“失業保險除了有參保人失業後可以申領失業金的功能,還有促進就業的功能,其中手段之一就是設置穩崗返還比例。”封進表示,《通知》將大型企業的穩崗返還比例從30%提升到50%,實實在在降低了企業雇傭勞動力的成本,強化企業發展信心,發揮社會保險的促就業功能,爲經濟複蘇注入活力。
緩繳社保,會不會影響職工個人權益?“應該不會。”封進表示,《通知》明確申請緩繳的企業要依法履行代扣代繳職工個人繳費義務,也就是說這一次緩的只是單位繳費,而不涉及到職工的個人繳費。以養老保險爲例,職工的個人繳費部分仍進入到其個人賬戶,作爲收入的一部分,不應受到影響。《通知》如此規定也是考慮到在爲企業減負的同時,防止有人“鑽空子”。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