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優惠政策免申即享機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發布會上,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副主任委員余立鋼在介紹《條例》制定背景時表示,近年來,廣東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但仍存在市場主體“准入不准營”、破産工作較爲滯後、惠企政策落實不到位等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亟待從法律制度層面解決和優化,同時需對廣東成熟的優化營商環境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將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制化。
6月1日,《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7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總則、市場和要素環境、政務服務、法治環境、監督保障、附則六章,共六十六條。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陳永康介紹,爲落實中央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的部署要求,《條例》著眼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明確要全面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禁止另行制定市場准入性質的負面清單,將推動在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地區試行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爲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地方改革探索提供法規依據。
針對一些地方政務大廳進駐服務事項不全、政務服務指南不統一不齊全等問題,陳永康表示,《條例》明確規定省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編制並向社會公開統一的標准化政務服務事項目錄和辦事指南,實行同一事項在全省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適用于一次辦結的政府服務事項清單,市場主體只需到實體服務大廳辦理一次。
陳永康介紹,爲降低企業成本與負擔,《條例》明確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實施限制或者排斥潛在供應商或者投標人的行爲,並允許投標人自主選擇以保函、保險等方式提交投標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推廣以責任承諾書的方式替代投標保證金。金融機構不得向小微企業收取貸款承諾費、資金管理費等不合理費用。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给市场主体带来明显冲击。基于此,《条例》规定,因突发事件造成市场主体普遍性生产经营困难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采取补偿、减免等纾困救助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条例》明确建立優惠政策免申即享機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免予申报、直接享受。确需企业提出申请的,应当简化申报手续,推行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一次申报、快速兑现,切实解决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省直部門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今年6月底前公布
發布會上,朱偉提到,《行動方案》將對《條例》中方向性、原則性的條款,細化制定一批務實管用、前瞻性強的配套措施,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對《條例》中鼓勵性條款,將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法予以落實,鼓勵各市積極探索。
朱偉表示,省發展改革委將把《條例》的落實情況作爲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的重要內容,每年組織對各市營商環境進行評價,督促各地各部門不折不扣落實《條例》。同時對企業群衆反映的痛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涉企違規收費等專項整治,清除各種壁壘和隱性障礙。
陈永康表示,《条例》明确,行政检查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将推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非现场执法可以实现有效监管的,原则上不再进行现场执法。同时,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对符合国家和省政策导向的新技术、新産業、新业态、新模式市场主体,可以按照规定优先采取教育提醒、劝导示范等方式执法。
省司法廳副廳長陳春生對此表示,今年已推動全省上線應用非現場執法系統。按照省政府部署,省直部門的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于今年6月底前公布,各地級以上市部門的清單于今年10月底前公布。
在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上,《條例》提出,要建立線上、線下注銷服務專區,集中受理各類注銷業務申請,一次辦結注銷相關事項,並將市場主體簡易注銷登記、注銷清稅“承諾制”固化提升爲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依職權注銷制度。
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文獻在發布會上表示,廣東已在全國率先出台深化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行清稅“承諾制”,在深圳率先創設市場主體除名、依職權注銷、歇業登記等制度,探索企業強制退出方式。接下來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全力支持廣州、深圳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加快健全廣東更加開放透明、規範高效的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機制。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