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聲不斷,機械聲轟鳴,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夏日時分,中國移動甯夏中衛數據中心二期工程現場一派火熱,這裏也是國家電子政務雲數據中心體系的西部節點。
“乘著‘東數西算’東風,項目將新建機架12000多個,未來將實現甯夏與京津冀地區間傳輸時延8毫秒,甯夏輻射東部樞紐地區傳輸時延10至20毫秒。”甯夏移動算網運營中心負責人段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當下項目正搶抓工時,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
千裏之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一座建築面積近4.5萬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即將拔地而起——6月7日,中國電信雲計算內蒙古信息園B區數據中心項目正式開工。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是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中國電信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022年到2026年計劃在內蒙古信息園建設14棟數據中心,充分發揮內蒙古樞紐節點毗鄰京津冀的天然地理優勢,建設“東數西算”的北方算力中心,激發數字經濟活力。
近段時間,四川、廣東、貴州等地一大批數據中心項目或開工建設,或投入運營,加速織就全國算力“一張網”。
今年前4个月,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规模机架数超54万个标准机架,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新建5G基站超19万个,千兆网络端口新增165.3万个,总量达到954万个……放眼全国,一批批新基建项目加快落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发展韧性十足,支撑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保持産業链供应链稳定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新基建賦能下,數字經濟新活力持續釋放。眼下的河南迎來夏糧豐收,依靠中國聯通建在當地的數據中心,5G無人機、5G收割機産生的海量數據彙聚成科學可讀的報告,指導“三夏”工作有序落地;在三一重工位于湖南的一家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的應用讓生産效率提升50%,實現每45分鍾下線一台泵車……
“从短期看,需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从长期看,构筑新发展格局,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迫切需要信息通信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传统産業转型升级,催生新産業新业态新模式。”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说。
利當下,惠長遠。近段時間,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舉措加碼發力新基建,爲穩住經濟大盤和調結構增後勁提供支撐。
適度超前部署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以建帶用,以用促建,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場景協同發展;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一批重要的融合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圍繞規劃、網絡、用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支撐“東數西算”工程建設,推動各樞紐節點建設盡快落地生效……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接連釋放利好政策信號。
貴州計劃全年建成5G基站2.5萬個,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同時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等引導作用;浙江2022年擬實施新基建重大項目超900個,計劃投資約4400億元;雲南將協調落實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用地指標、數據中心、5G用電等優惠政策……地方在明確新一輪建設目標時,也精准送上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禮包”。
國務院日前出台的一攬子33項穩經濟舉措,明確提出要擴大地方專項債適用範圍,首次將新型基礎設施納入其中。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