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主研發到生産,再到臨床試驗,妙智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研制,僅用了3年。
“机器人的界面和算法设计在香港完成,软件産業化在深圳落地,生产制造在东莞,临床测试和产品注册在广州,展示推广在珠海。”在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公司创始人谢智衡说,“研制推广全过程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携手促进人才协同发展、优化区域创新环境。”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就不能真正強大起來。強起來要靠創新,創新要靠人才。”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可以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廣東加強人才協同發展,深化粵港澳合作,聚力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
创立于香港数码港的妙智科技2015年向深圳发展,2019年又入驻东莞松山湖。“松山湖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大,推动大湾区高校青年人才与園區企业联动,青年人才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我们也有更多机会招揽人才。”谢智衡说。
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爲主陣地,廣東大力“築巢引鳳”。如今,廣東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7家、科研工作站(分站)566家、創新實踐基地394家,累計招收博士後3.8萬人。廣東還構建起“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孵化港澳項目2823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4122人。
以深入實施“灣區人才”“鄉村工匠”兩項人才工程爲著力點,廣東大膽探索、系統施策,打造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技能人才隊伍。
今年6月起,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在合作区工作的澳门居民,其个人所得税负超过澳门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政策实施后,我收到了约8万元退税款。”来自粤澳中医药科技産業园博士后站点的澳门青年陈彩玲说。
逐步取消港澳居民在粵就業許可審批,出台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一試多證”等便利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的政策,加快推進灣區“人才通”“社保通”“就業通”……目前,在粵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超過8.51萬人。
截至2021年底,廣東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超2100萬人,研發人員超110萬人,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