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的開通運行對中國與德國之間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雙邊貿易具有變革性的意義。在德國從事貿易和物流業務的華人企業家,對此有著切身的體會。他們親曆了中歐班列爲國際供應鏈的穩定暢通保駕護航,同海外合作夥伴一起共享國際物流大通道的高質量發展紅利。
溫振宇:“我是2000年開始從事中德貿易,最早采用的是傳統的海運,因爲價格比空運低,但是耗時比較長。中歐班列的開通可以說是完美平衡了成本和時長的問題,綜合性價比非常高,讓我們多了一份運輸的保障,可以將貨物更加快捷、通暢地發運到德國來,准時交付給德國及歐洲的客戶。”
據德國漢堡豫園德中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會長、德中企業家聯合會執行會長溫振宇介紹,他進口的很多貨物是從湖南、鄭州等中國中部省份發運到德國來。按照原先的海運方式,光是內陸運輸段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其實就占了不小的比重。而隨著中國出口到德國的産品附加值越來越高,現在通常一個貨櫃的貨物價值可以達到十萬美元左右,采用中歐班列運輸可以比海運節省一個月的時間,從經濟角度上來看是非常劃算的。
得益于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温振宇承包的倉庫面积从最初的5000平方米逐渐扩展到了如今的近5万平方米;每年的货柜数量也从100个增长了20倍,而且运输的货物品类越来越丰富。尤其最近两三年,全球供应链不稳、各地港口拥堵的情况令很多外贸企业受到重大冲击,中欧班列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凭借着可靠、高效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凸显其优势。温振宇告诉记者:“在其他国家的贸易商人因为不能交货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依旧可以通过中欧班列稳定地将货物运输到德国来,这让我们海外华人觉得特别自豪。而且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坚定选择中欧班列,比如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帮助德国企业通过中欧班列将参加进博会的展品运去上海。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为国际供应链的畅通提供了重要支撑,不仅造福国人,也是互利多赢,让全世界都获益。”
隨著8月21日中歐班列(西安—漢堡)從西安國際港站開出,2022年以來,中歐班列已經累計開行了10000列,較去年提前10天破萬列,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作爲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中歐班列的運輸服務網絡不斷延伸,截至今年7月底,中歐班列共鋪畫了82條運輸線路,通達歐洲24個國家200個城市,促進了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爲當地民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和新機遇。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