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當前,多地紛紛搶抓時間窗口,全力以赴沖刺經濟穩增長,並爲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基礎。
鞏固經濟回穩向好態勢
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地相繼召開會議,釋放奮力“拼經濟”強烈信號,並提前謀劃明年經濟工作。
12月1日,河北省召開會議指出,當前各項工作已進入攻堅沖刺、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要紮實實施國家和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與接續措施,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謀劃明年經濟工作,提出要著力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穩底盤、激活力、增動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12月2日,上海市召開座談會,提出抓好重大工程建設,推動重點區域發力;也要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固底板。黑龍江省日前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今年經濟運行工作中的短板弱項,逐一謀劃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
从具体抓手来看,稳工业、扩投资、促消费仍是“重头戏”。贵州省提出,要把産業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産業强省建设,全面增强优势支柱産業核心竞争力;福建省要求,强化项目攻坚,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专项借款等,加快推进各类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谋划生成更多大项目,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安徽省提出,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统筹抓好促消费系列政策、生活服务业纾困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促销,结合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近日,多個省份還紛紛“組團出海”拓市場,其中既有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傳統外貿大省,也包括四川、湖南這樣的內陸省份。
四季度对全年经济运行十分重要。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各地区各部门应努力抓住四季度关键期、年初开局期、政策窗口期,全方位、多维度发力,鞏固經濟回穩向好態勢。
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産業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穩增長,要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明年我國經濟依然存在下行壓力,轉型到了關鍵時期,需要緊緊圍繞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將逆周期與跨周期政策通盤考慮和有機結合,統籌推進各項經濟工作。
“經濟增長與就業是同向關系,沒有合理的增長,就業就不可能得到保障。穩就業和穩物價則可以共同保證人民生活水平。”連平表示,所有“穩”的前提是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因此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穩增長,要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活力。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認爲,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在“三穩”和“四敢”。“三穩”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即穩增長、穩就業和穩物價;“四敢”則是“讓幹部敢爲、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衆敢首創”,“四敢”導向有利于調動各方摸索試錯的積極性,有利于推進經濟發展。
“當各方都‘敢爲’‘敢闖’‘敢幹’和‘敢首創’的時候,活力和積極性就會被激發出來,中國經濟就一定會好。”徐高說。
對于穩增長的預期目標,近期多位經濟學家提出了分析建議。比如,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建議,明年應提出不低于5%的增長目標。由于今年基數低,如果明年上半年能夠大部分或者全面擺脫疫情沖擊的影響,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實到位,尤其是改革開放加大力度,穩預期、穩信心見到成效,實際增速還可能更高一些,應力爭今明兩年平均增速達到5%左右。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屈宏斌則撰文表示,明年我國經濟的合理增長區間應爲6%至7%。這個區間意味著在今年較低的增長基數上,明年經濟明顯恢複,今明兩年平均增速有望達到5%左右,與2020年—2021年的兩年平均增速持平。
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
穩增長,要著力激發內生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提升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庞溟认为,预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将针对社会有效需求偏弱的矛盾,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支撑,重点着眼于扩大国内需求,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制造业産業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以深挖潜、重视大宗消费、促进消费复苏为补充,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调动企业部门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推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有效实施、接续发力。
連平表示,明年在出口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和消費恢複仍可能受疫情影響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仍將繼續扛起“穩投資、促增長”大旗。較大的財政支持力度和較爲充裕的項目儲備,將成爲明年基建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兩大支撐。隨著技改投資和高技術投資需求的不斷釋放、民企經營狀況的改善帶動投資積極性的提升和金融信貸的大力支持,制造業投資也有望繼續維持較高增長。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王軍表示,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動力和活力。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諸多問題,核心一點是預期轉弱,特別是民間資本對于未來的信心和預期不足。因此,2023年國家將更加重視激發民間資本的活力,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我國應對沖擊能力強、政策回旋余地大的優勢並沒有改變。隨著經濟政策更多向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發展聚焦,更加注重激發各方活力,中國經濟一定能加速回穩向好。”徐高表示。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