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曾提出一個“麻雀戰略”,指的是:麻雀它迎難而上,主動進入人的地盤,根據人類生活調整自己。
東莞正是一座善用“麻雀戰略”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凭借外向型经济,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近年来,东莞则前瞻国际国内産業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策略、迎难而上,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先进“智”造的蝶变。
改變帶來的最新果實是,一大批經濟新物種湧現。根據工信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東莞有81家企業入選,數量排名全省第三,與深圳、廣州一同成爲“小巨人”最集中的城市。
當前,東莞已累計培育17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爲全球的制造業重鎮,東莞的專精特新“小巨人”正呈現出噴湧之勢。
这些企业通过抢占産業链发展的重要节点乘“链”而上,推动东莞産業板块从“单体突进”迈向区域集群崛起,企业发展从“单兵作战”变成全链提升,促使东莞先进制造业迸发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經濟新物種湧現
“專精特新”的理念其實借鑒了國外的經驗,如德國培育“隱形冠軍”來支持中小企業國際化,使其成爲細分行業領域的強者;日本實施“一町一品”計劃,造就了大批堅守本業和持續創新、執著于耕耘的“長壽企業”等。
德國“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曾經說過:“企業要想成爲‘隱形冠軍’,就要立志成爲全球市場中的佼佼者,同時要做到專精,唯有專精才能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專精使得市場變小,那就通過全球化使市場變大。借助全球化,小衆市場也可以讓中型公司發展到很可觀的規模。這些是‘隱形冠軍’最重要的指導方針。”
如果說龍頭企業的多少,代表一個城市的既有實力,那麽專精特新企業尤其是“小巨人”企業的數量,則是衡量未來發展潛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我們可以看到,從數字經濟到高精尖特,從低碳轉型到智能制造,“世界工廠”東莞不斷湧現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並且走在廣東乃至全國前列。
入選第五批“小巨人”的中圖半導體,是國內規模最大的PSS制造商(圖源:創新松山湖)
在日前工信部新認定的3671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廣東省占了658家。從區域分布來看,東莞新增“小巨人”數量81家,排名全省第三,僅次于深圳(328家)、廣州(126家),剛好是珠海(43家)、佛山(38家)新增“小巨人”之和。
目前東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累計達172家。在東莞已有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70%以上的企業深耕細分領域10年以上,主導産品市場占有率高,50%以上企業主導産品在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40%。
企業的智能産線(圖源:清溪融媒)
从産業的层面来看,东莞这份“小巨人”名单也透露出一些新风向。
行业分布上,东莞此次入围的企业超9成源于制造业。东莞的企业更加专注特长,领域较为聚焦且高端化: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産業三大领域新增的小巨人数量最多,分别为17家、19家、19家,总占比超70%。它们既是东莞实体经济优势的代表,也引领了未来産業发展方向。
“专精特新”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瞄准“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凭借各自的“独门绝技”在産業链上拥有一席之地,有效连接産業链的断点、疏通堵点,这些企业将撑起东莞未来的先进制造业版图。
“小巨人”培育密碼
一个城市盛产“小巨人”,背后适宜企业成长的産業生态、産業结构是根本。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与当地的主导産業、支柱産業发展密不可分,在制造业産業链完备、工业应用场景丰富的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量大传统优势産業中,东莞凭借着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培育出了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國內電子制造行業具備較大影響力的首批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凱格精機(資料圖)
首先,东莞在産業升级方面占得先机。
东莞以“三来一补”起家,属于外向型经济。2008年,当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东莞意识到了短板所在。于是,一手引导传统産業转型,一手引进培育新兴産業。东莞沉下心在産業升级上下狠功夫,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先进制造的蝶变。
近年来,东莞也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産業,这些産業有望成为未来东莞“专精特新”企业的摇篮。
潮玩行業的“小巨人”企業德伸五金(圖源:石排融媒)
凭借区位禀赋,东莞産業协作和协同创新能力更强。
西接广州,东临深圳,东莞同时受益于两大一线城市的産業辐射。尤其是近年来,华为等龙头企业的到来,推动了东莞産業结构的进一步跃升。莞深经过多年不断深化産業联动发展,如今已形成“深圳研发+东莞制造”的産業协同模式。
2022年,東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9000家,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4.0%,居全省第二,僅次于深圳。
紮根輕量型機器人賽道的李群自動化,在驅控電一體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國內第一。
最後,政策扶持力度也是東莞不能忽略的優勢所在。
在今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中,“小巨人”企業培育是一項重點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省—市”梯度培育體系,到2023年底全市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不少于13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不少于2000家,累計培育認定各級制造業單項冠軍50家以上。
有了明确的培育计划,东莞也出台了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配套性扶持政策,在産業空间、税收减免、奖励补贴和企业信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
2022年,東莞出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實施方案》提到,新認定的國家級“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獎勵50萬元。此外,技術改造扶持的專精特新企業,單個項目最高資助100萬元。這種補助力度在省內處于第一梯隊。
更多“小巨人”從何而來?
以“麻雀戰略”的維度來看城市發展,如果說龍頭企業的多少,代表一個城市的既有實力,那麽專精特新企業尤其是“小巨人”的數量,則是衡量未來發展潛力的參考指標。
根據東莞提出的規劃,力爭到“十四五”期末,東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000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6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0家以上。
東莞未來的“小巨人”從何而來?
东莞的路径是,一方面鼓励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传统産業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加快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産業基地,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産業集群,构筑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專注于智能裁切領域的愛瑪數控,近日獲評全國“皮革行業十強企業”(圖源:厚街融媒)
目前,東莞擁有超166萬的市場主體,工業企業2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1.38萬家,均位于全國地級市前列。其中,中小企業占比超過98%。
工信部數據顯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出“六七八九”的鮮明特點:6成以上成立年限達10年以上;7成以上平均營收和利潤增速超過10%;8成以上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建研發機構;9成以上主導産品爲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直接配套。
这些特点,突显了“小巨人”的发展韧性和産業链协同趋势,也潜藏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科技领军企业。
“小巨人”企業信易電熱設立了工業4.0智能注塑工廠(圖源:大朗融媒)
對東莞來說,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都有成長爲“小巨人”乃至龍頭企業的可能。隨著這些企業壯大,它們能夠給城市帶來更多的就業、更多的稅收以及更高的GDP增長空間。
对産業发展的角度来说,“专精特新”企业就是东莞的科技之矛,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産業链薄弱环节有着重要作用。
爲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方案的唯一網絡(攝影:翟嘉欣/影像莞)
东莞拥有高度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涉及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这是东莞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砝码。但其産業基础能力建设仍然不足,産業链上“断点”较多,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産業链协同联动发展不足等问题。
补强産業链条,突破关键技术难点,正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具价值的优势,而这也恰恰符合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阶段需求。
所以,我们看到,东莞正通过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连接産業链的“断点”,疏通“堵点”,增强産業链供应链韧性,最大限度地解决“卡脖子”难题。
集聚不少企业总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産業园(摄影:翟嘉欣/影像莞)
有鳳凰,也要有麻雀,但更重要的是“鳳凰與麻雀齊飛”。借助鳳凰助力,最終“麻雀”也能一飛沖天,這正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于東莞競爭力的重要性所在。
在不远的将来,在“小巨人”企业中,有望诞生新的科技领军企业,从而让东莞形成经济发展和産業晋级的良性循环。
專人回答用戶問題隨問隨答
主编对園區的评价
寻找更多廠房